首页 > 日常生活->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老子《道德经》四章翻译及原文)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老子《道德经》四章翻译及原文)

草原的蚂蚁+ 论文 9265 次浏览 评论已关闭

老子《道德经》四章翻译及原文

引言:

老子的《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视为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该书共有八十一章,其中第四章是其中的一章,本文将对该章进行翻译并附上原文,探讨老子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

第四章翻译: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老子《道德经》四章翻译及原文)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老子《道德经》四章翻译及原文)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老子《道德经》四章翻译及原文)

第四章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若以億萬餘數,而常無一焉。固執己所知,豈救謂人哉。豈惟地下鬼神,亦有或知吾者。我知其有知者,我又安知其將不知吾。以其神遺,而身殺之。吾又何傷哉。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探讨:

第一段:探索道的本质

在这一章的开头,老子提到道的起源和存在。他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道在宇宙初始之时是没有名字的,但却是万物的源头。老子强调在观察道的妙处时,应常持有无欲的心态;而在观察道的表象时,应常有欲望。这两者虽然有不同的名字,但却源自于同一个道,这便是老子所称之为“玄”的道。

第二段:在虚无中寻找真实

老子认为玄之又玄,即是众妙的门径。这是在说通过深入玄妙的境界,可以找到真实的道。他以一种赞叹的口吻表达了对于玄妙之道的敬畏。然而,玄妙之道很难以言语来解释和描述,因为它超越了人类的思维和认知。正是因为其神秘莫测的特性,使得人们难以完全理解和掌握这一道的本质。

第三段:道的无为之道

老子接着讲述了不争的观念,他说唯有不争,才能与天下万物和谐共生。这里所谓的不争,并非消极无为,而是指不与他人争斗,不追求超过他人的地位和财富。他认为人类应该效法大自然,像自然界的风和雨一样,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不违背自然规律。老子强调人类应该顺应天地的自然法则,不过分执着于权力和物质,而以自然之道为准则。

老子的这四章中,反复强调的是人类应该顺应道,顺应自然。他认为道是无限而又神秘的,超出了人类的理解。因此,人类应该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尊重并和谐共生于自然,不争不扰,追求内在的自由与和平。

总之,老子第四章的翻译及原文展示了他对于道的本质和人类应该如何与之相处的思考。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思考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我们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都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